国鉴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官方网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非遗文化讲师证书申报学习题

发布时间:2024-03-02 01:05:46阅读量:55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相对,合称“文化遗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外部图形为圆形,象征着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图形中心造型为古陶最早出现的纹样之一鱼纹,鱼纹隐含一“文”字。“文”指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鱼生于水,寓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源远流长,世代相传;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上下共护于“文”字,意取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的寓意;标识图形传达出古朴和质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另一方面彰显了中国政府和人民保护祖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表现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向前的时代精神。主标识用于正式场合,如徽章、机构形象展示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包括什么?

1.口头传统和表述以及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含戏曲、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等);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怎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1.提高认识,重视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城市的文化命脉、精神根源,全体师生应提高自身对非物文化遗产的正确认识和保护意识。

2.积极参与,从我做起。积极参与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不哀的关键,我们都应该为保护非物质遗产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3.广泛宣传,积极动员。主动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深入了解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状况、主动传播,宣传普及文物保护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4.认真学习,积极探索。主动研究和挖掘当地的非遗文物和历史文化,通过撰写非遗保护解说词等方式,讲好文物故事,阐述家乡历史。

5.融入校园,实践活动。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了解更多关于非物质遗产的知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非物质文化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更清楚的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民众,民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的主体。人人参与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好的传承和保护。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延续城市历史命脉。


非遗文化有哪些?以下是我国的非遗文化:

01 古琴艺术,如流水般绵延了三千多年,见证了中国音乐的历史长河。它背负着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厚重,被尊称为“秦”,亦被称为“四通”或“姚琴”。它的音韵深邃而悠扬,如清泉之水,流淌在岁月的长河中。
02 中国剪纸,这是一门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各种花纹的艺术。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生活装点得如诗如画,配合各种民俗活动,绽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03 中国书法,它是中国及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人的骄傲。一笔一划,如龙飞凤舞,如山涧流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
04 昆曲,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剧种,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它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被誉为“百园兰花”。2001年,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代表作”。
05 中国皮影戏,它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为表演主体。在幕后,皮影艺人用木杆操控影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各种生动形象的动态形象。
06 京剧,它是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它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凝聚了中国文化的精髓。通过口头传承和模仿学习基本表演技能,京剧被视为中国传统社会戏曲审美理想的集大成者。
07 中国雕版印刷技艺,它是运用刀具在木板上雕刻文字或图案的一种特殊技艺。它有着长达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比活字印刷技艺早四百年。它以墨、纸、绢等材料刷印、装订成书籍,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智慧和艺术。
08 中国篆刻,它是中国古代印章制作技艺发展而来的一门独特的镌刻艺术。它以石材为主要材料,以刻刀为工具,以汉字为表象。通过印章的运用,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09 中国珠算,它是一种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方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草原音乐活化石”。蒙古族长调民歌以悠扬的旋律、开阔的意境和深远的情感表达著称。在岁月的长河中,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10.蒙古族长调民歌:这是蒙古族珍贵的传统音乐,犹如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流淌的一条历史长河。它凝聚了蒙古族人民的智慧,被誉为“草原音乐的活化石”。长调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开阔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达而闻名于世,就如同草原上的雄鹰,自由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11.中国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针灸是一种独特的医疗手段。它将针法和灸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利用人体的经络和腧穴的传导作用,来治疗各种疾病。针灸医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无数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
12.南音: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也是集唱、奏于一体的表演艺术。南音起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其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如同一幅幅流动的画卷。南音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13.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端午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起源于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背景。端午节的习俗和仪式丰富多彩,包括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寓意着驱邪避害、祈求安康的精神信仰。
14.侗族大歌:侗族大歌是侗族聚居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传统音乐,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以其独特的合唱方式和优美的旋律而闻名于世,是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
15.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这是流传于***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的“十二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的总称。***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主要分布在南疆、北疆、东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其音乐形式丰富多样,既有深沉激昂的弦乐独奏,又有欢快活泼的弹拨乐合奏。它不仅承载着维吾尔族人民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也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
16.热贡艺术:这是藏传佛教造型艺术的一种,包括唐卡、壁画、堆绣、雕塑等。热贡艺术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以准确生动、精细精美为特点,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藏传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热贡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也为世界文化艺术增添了光彩。
17. 甘肃花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犹如一幅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壮丽画卷,横跨甘、青、宁三省,将汉、回、藏、东乡、保安、蒙等民族的心声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传唱不息。这朵民间艺术之花,既折射出西北地区的独特魅力,又流淌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血液。
18. 妈祖信俗,犹如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传承着中国航海保护神的伟大信仰。它以崇奉和颂扬妈祖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精神家园,庙会为情感纽带,汇聚着亿万华夏儿女的悠悠情思。
19. 蒙古族呼麦,犹如草原上的一颗明珠,闪耀着蒙古族人民无限的创造力和智慧。这种神奇的歌唱艺术,如同一首悠扬的诗篇,穿越时空,于2009年荣登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殿堂。
20. 二十四节气,如同一部中华民族的智慧史诗,凝结着几千年的岁月沧桑。它既是农耕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又是中华民族对自然规律的独特诠释。这个伟大的文化成果,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着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21龙舞

龙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之一,它以龙的形象为道具,在鼓乐的伴奏下进行表演。龙舞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是中国民间舞蹈中的瑰宝之一。

22川剧变脸

川剧变脸是一种中国戏曲中的特技表演,它通过演员在舞台上快速变换面具或化妆的方式表现人物情感和剧情变化。川剧变脸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表演艺术价值,是中国戏曲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23客家土楼

客家土楼是中国南方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它以生土为主要材料,外观呈圆形或方形,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居住文化。客家土楼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4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戏剧形式,通过使用兽皮或纸板制作的人物形象,配以灯光和音乐进行表演。皮影戏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表演艺术价值,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颁布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立法实践有哪些
关键词:传统工艺振兴任务

中国传统工艺振兴的主要任务
一、建立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二、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

三、将传统工艺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实施重点。

四、加强传统工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和理论、技术研究。

五、提高传统工艺产品的设计、制作水平和整体品质。

六、拓宽传统工艺产品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

七、加强行业组织建设。鼓励地方成立传统工艺行业组织。

八、加强文化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

九、促进社会普及教育。

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国办发〔2017〕25号)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提出的相关要求


    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以人的培养为核心,以融入现代生活为导向,切实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保护传承水平,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深入发展。  一、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编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规划,加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推进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周边国家联合申报、联合保护同源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力。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力度,加强传承人梯队建设。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帮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提高学习和传承能力,增强传承后劲。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现代教育体系深度融合。  三、振兴传统工艺。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促进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现代设计走进传统工艺,提升传统工艺产品的整体品质,培育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知名品牌,发挥传统工艺对城乡就业的促进作用,提高中国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和发展水平。  四、加强宣传展示与交流。办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及传统节日文化活动,支持各地举办具有区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活动。鼓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传习所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活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具体任务包括:  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制定人才培育、行业扶持、市场拓展、技术攻关、理论研究、普及教育、交流合作等多个方面的政策措施,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传统工艺的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提高产品品质,培育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广泛应用。  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委托高校、企业和相关单位,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参加研修、研习和培训,累计培训10万人次。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按照统一的标准规范,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内容与表现形式、流变过程、核心技艺和传承实践情况进行全面、真实、系统的记录,对其中部分濒危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抓紧实施抢救性记录,并加强对记录成果的传播和利用。  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程:组织开展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评估。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增设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中心、传习点。以规划为引领,突出特色,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统筹规划,新设立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五、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工程: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为依托,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分布状况,统筹建设一批传统表演艺术类、传统技艺类、传统民俗活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利用设施。  六、民族民间文化典藏与传播工程:完成“村落文化志”系列丛书,建成中国传统皮影、木偶艺术音像资源库,辑成中国传统表演艺术基本动作、中国传统乐器、中国传统文化特征色彩数字化典藏,建设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汇集管理平台。  来源:《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


国鉴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学习平台网络留痕系统

学员者姓名:

对外不显示全名。
身份证号:

对外不显示全部信息。
留痕内容:   

 

学习留痕显示区

       学员留痕者:****宇 2206****25 --- 我承诺完全学习了整个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非遗文化讲师证书申报学习题),特此留痕,以备考核。 --- 学习留痕记录于:2024-03-15 12:59:45
---------------------------------------------------------------------------
       学员留痕者:****磊 4104****13 --- 我承诺完全学习了整个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什么?非遗文化讲师证书申报学习题),特此留痕,以备考核。 --- 学习留痕记录于:2024-03-03 00:26:00
---------------------------------------------------------------------------
共有2条数据 页次1/1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后一页